父母眼里只看到问题,于是他今后的生命里见到的全是问题。

相反,如果家长的注意力在孩子的优点上,知道人的改变需要时间和空间,就会科学的帮助他制订学习计划,耐心地帮助他实现。
家长的目的是改掉坏毛病,重点是孩子,而不是坏毛病。要明确地知道这一点,才不会陷入教育的迷茫之中。
当注意力在痛苦上,痛苦就得到滋养;
当注意力在问题上,问题就得到滋养
孩子形成这样,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,要孩子一下子改变也不现实,即使就是有快速解决的方案,都不太建议用。副作用大,如果和孩子伤了关系,以后就是说再对都没用,加剧内心的和分裂,是医院心理科的咨询师,几乎很难走入孩子内心,都是形式化,或标准化。
建议家长咨询,了解孩子问题出在哪里,如何支持或帮到孩子。让自己面对孩子问题时不再那么,有,状态面对孩子问题。
90%以上的孩子去了医院心理科,回来后都觉得他们是废话,不懂。但一开始我们不能阻止或说其它不好。医院心理科,标准化的咨询或开药,如果靠每个都因人而异,制定咨询个案,真的很难坚持做下去,这也是我们平台的困惑,所以接下来,我们也可能放弃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了。其实排除孩子身体包含脑部神经等出了问题,或无意识控制不了自己了,有自残行为等,或长期神经绷得紧紧的,晚上睡眠也不好等,可以开点药一下,让身体恢复,等身体恢复了再做心理疏导,要更多是情绪上长期压抑,或家庭父母养育偏差,孩子青春期自身问题,等。
刘聪文:
90%以上的孩子去了医院心理科,回来后都觉得他们是废话,不懂。但一开始我们不能阻止或说其它不好。医院心理科,标准化的咨询或开药,如果靠每个都因人而异,制定咨询个案,真的很难坚持做下去,这也是我们平台的困惑,所以接下来,我们也可能放弃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了。其实排除孩子身体包含脑部神经等出了问题,或无意识控制不了自己了,有自残行为等,或长期神经绷得紧紧的,晚上睡眠也不好等,可以开点药一下,让身体恢复,等身体恢复了再做心理疏导,要更多是情绪上长期压抑,或家庭父母养育偏差,孩子青春期自身问题,等。
没状态,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,活着为什么
我们会发现很多这种厌学的小孩,他们都曾经被精神科医生,我们的同行诊断过是抑郁。但是对这些孩子你会发现给他们服用没有什么效果。
而很多这种所谓的被诊断为抑郁的、厌学的孩子。你问他们,你们以后想干嘛?很多孩子会很茫然的跟你说,我不知道无所谓,我就,反正我以后啥都不干也无所谓。
那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很着急,很多这种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在养育他们的时候,经常会干这样一件事儿。常见的一件事儿就是从小到大把孩子的很多事情都安排好了,这种安排被安排的人生可能会让很多孩子慢慢的觉得开始怀疑,说我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。如果我的人生就像一列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一样。我现在都能看到我几十年后会过成什么样子。那我现在这么努力,学习的意义又何在了?很多孩子想着想着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就容易进入一种所谓的空心病的状态。空心病这个词是由徐凯文老师他提出来的。在我们精神科的,实际上我们有另外一个词来描述所谓空心病的这种状态。这个词叫发展性的抑郁。英文叫developmental depression,大家如果有兴趣你去文献里面查这个词,你会发现不仅在,实际上西方